有人需要你,你就是幸福的。

有人需要你,你就是幸福的。

我說:有人需要你,你就是幸福的
聖嚴法師說:需要不是想要。
最近簡小宇晚上常會叫我陪他玩,陪他睡覺,雖然我還有事情要做,但我還是會去陪他,這是一種幸福的感覺。

讓我想到之前看過的文章
活著的三個理由
羅素自傳的序言有提到,我為何而活
第一:追求愛情
第二:追求知識
第三:同情心

這三個我都同意,可是我覺得他少了被需要的感覺。就我自己本身,第一點的追求愛情已經過了,目前是穩定的狀態,但小孩長大的很快,一下子不注意,幸福的時光就匆匆溜過了。對於羅素沒有列出撫養小孩這一項我有點疑問,所以懷疑他是不是沒有結婚或是自傳是結婚前寫的XD
但根據這裡
恩,他是有結婚且有小孩的,怪~

在讀"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是結婚前三個月,還無法體會作者墨瑞於
第五個星期二談到的"家庭"
「沒有別的經驗比得上生兒育女。」就這麼簡單,這件事沒有別的可以取代,朋友不行,愛人也不行。如果你要對另一個人負起完全的責任,學著如何去給予最深的愛與關懷,那你就應該生小孩。
所以於結婚前25天發現懷孕時,我就堅決要把小孩生下來,負起責任

簡小宇五歲了,很乖,很懂事。很乖不是我自己在講的,樓下鄰居上來發現我們有小孩也很驚訝,他說都不會亂吵,他們很感謝Orz

一百個父母有一百種教法,雖然我也常常打他,或是教他教到生氣。
但有一段對話可以參考,侯文詠與聖嚴法師的對話。
侯文詠:我兩個兒子一個十五歲、一個十七歲,今年正好要考基測和學測。剛開始做爸爸,會想要「做之父,做之師」;等孩子慢慢長大,發現這期望太高,於是退一步想「做他的朋友」。直到有次去打禪,聖嚴法師問我:「做爸爸感覺如何?」我說:「只希望能做孩子的朋友就行了。」沒想到師父突然很正經的說:「侯醫師啊,期望孩子做你的朋友,和他將來有很多錢報答你,或他變得很有才華……這都沒什麼兩樣。」當下,我嚇一跳,本以為這算夠卑微了。那時師父淡淡的說:「此時此刻,你就只要好好的跟他相處。」但我全沒「瞭」。
之後,小孩經歷國小,到青少年。我慢慢發現父母能影響他們的,真的很有限。往往去演講時,你講一句話可能改變別人一生;但在家裡,在孩子眼中我只是個穿短褲的歐吉桑,就算跟他說一百句他也記不住半句,比不上同儕或身邊朋友。
直到今年在寫「金瓶梅」時,看到裡面一句話才終於頓悟:「養兒無須屙金溺銀,只需見景生情」。意指養兒不需用金、銀去保護安排他的未來,只要在他難過挫折時陪伴安慰他,生日開心時為他慶祝。所以說到心路歷程,我以前總說:當先生是從動物到植物,養孩子則從最初想「做之父,做之師」,到退而求其次,想能「做朋友」,現在則是「見景生情的陪伴」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好貴的東元冷氣維修--馬達啟動電容

台大醫院 婁培人 耳鼻喉科 就診

機車無法充電之整流器壞掉--$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