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卷、考試對我有多重要?
小孩高職學校,上學期期末考一考完就立刻放寒假,下學期開學之後問說考卷呢?小孩說老師直接丟掉了考卷,這讓我難以置信。~
從小我就一直很重視考卷的檢討,平常上課學習、讀書筆記、作業紀錄,我覺得都比不上批改完後的考卷。因為考卷是一種經過淬煉之後讓你找到你不會的地方。但國小老師常會要求小孩要把錯誤的答案先擦掉改為正確的答案,我覺得這是不好的學習方式,第一,可以留著讓學生/家長知道是哪邊開始思考錯誤,第二,將來複習的時候要再提醒自己大考若再出現一樣的題目,不要再走錯誤的思考方向。小孩很常說,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那時候我要選這個。我自己的經驗是錯的地方很容易會再錯。
當然,如果你在考前就知道很多地方你還是不懂,那考卷對你可能沒太重大的意義,但我以前的計劃都是在考前盡量複習完當次的考試範圍,某些很難的區域我知道我自己不懂。考試是為了幫助我找到「我以為我懂的,結果卻不懂的區域」。會害死人的不是「我知道我不會游泳」,而是「我以為我會游泳,結果卻不會游泳」。
至於怎麼做這些覆盤呢?我在考試當下,
1. 我可以百分之百確定會的題目,不做任何記號
2. 有一點點懷疑/遲疑/猜測的題目,我會做 A 記號
3. 我知道我絕對不會的題目,則做 B 記號。
拿到批改完的考卷之後,對不同的記號做不同的檢討方式
1. 如果答錯的話,這正是考試的價值所在——幫助我們發現自己的盲點。此時要盡量加深這題的印象,因為錯的還會再錯一次。
2, 3. 矇對或答錯都會去找老師或是課本學習如何推導出答案,矇對是賺到,不管怎樣都是賺到一次將來大考時需要複習的題目。
大考前幾天,我就是一直反覆複習這三年的考卷,不然那麼多講義,哪有辦法全部再複習一次。段考前則是複習周考考卷跟講義上的筆記。
ChatGPT 改寫為情感版
孩子的高職學校,剛考完上學期期末考就立刻放寒假。等到下學期開學,我問他考卷呢?他說老師丟掉了。聽到這個答案,我真的覺得不可思議。
從小到大,我一直非常重視考卷的檢討。在我看來,課堂學習、讀書筆記、作業紀錄,這些雖然重要,但都比不上批改後的考卷,因為它經過一次考驗,清楚標示出我們真正不會的地方。然而,小學時老師常要求孩子將錯誤答案擦掉,改成正確的。我一直認為這樣的做法並不理想——
第一,錯誤的答案應該留下來,讓學生和家長明白是哪個環節開始走偏。 第二,未來複習時,能提醒自己這類題目曾經出錯,避免再次犯同樣的錯誤。
孩子常常說:「我也不知道當時為什麼會選這個。」這正是我擔心的。經驗告訴我,一個錯誤如果沒有真正被理解和記住,是很容易再犯的。
當然,如果考前你就知道自己哪裡不懂,那麼考卷的價值可能有限。但我的學習方式一直是:考前儘可能複習完整範圍,只有少數極難的部分才會承認「真的不懂」。對我來說,考試的最大價值,不是確認「我知道自己不會」,而是發現「我以為自己會,卻其實不會」。真正危險的,不是知道自己不會游泳,而是以為自己會,結果跳下水才發現完全不會。
至於如何檢討考卷呢?我的方法是,在考試當下,我會根據自己的確定程度做記號:
完全確定會的題目,不做記號。
有點懷疑、遲疑、猜測的題目,做A記號。
完全不會的題目,做B記號。
拿到批改後的考卷,我會依照這些記號進行檢討:
如果答錯了,這太棒了!這代表這類型的題目是我的盲點,必須特別加深印象,因為這種錯誤最容易再次發生。
A、B類的題目,即使矇對了,我也會去找老師、翻課本,弄清楚正確的推導過程。矇對是運氣,但學習不能靠運氣。
到了大考前幾天,我不會漫無目的地翻講義,而是反覆複習這三年來的考卷,因為這些才是最能反映出「我容易犯錯的地方」。段考前,我則會複習周考考卷與筆記。
學習的關鍵,不是看自己對了多少題,而是弄清楚錯的地方,然後確保下次不會再錯。這就是為什麼,考卷不該只是考完就丟,而是應該成為我們最重要的學習工具。
ChatGPT 改寫為理性版
孩子的高職學校剛結束上學期期末考便進入寒假,然而下學期開學後,當我詢問考卷時,孩子告知我考卷已被老師處理掉,這讓我感到難以理解。
我一直認為考卷檢討是學習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環。相比於課堂學習、筆記整理與作業練習,批改後的考卷能直接呈現學習盲點,幫助學生精準調整學習策略。然而,小學時老師常要求學生擦除錯誤答案,改寫成正確的,我認為這種方式並不理想——
第一,保留錯誤答案有助於學生與家長回顧當初的思維過程,明確辨識錯誤的起點。 第二,在後續複習時,能有效提醒學生避免在類似題型上再度犯錯。
學生經常表示:「我不清楚當時為什麼選這個答案。」這正凸顯了錯誤未被充分理解與反思的問題,而經驗顯示,這類錯誤若未徹底分析,極可能再次發生。
若在考前已明確知道自身學習的薄弱環節,那麼考卷的價值可能會降低。然而,我的學習方法是確保在考前完整掌握考試範圍,僅對少數極難的部分保持警覺。因此,考試的最大價值不在於驗證「我知道自己不會」,而在於發現「我以為自己會,實際上卻不會」。
在考試過程中,我會依照確定程度標記題目:
完全確定的題目,不做記號。
存有懷疑或推測的題目,標記為A。
確定不會的題目,標記為B。
取得批改後的考卷後,我會依據這些標記進行分析:
若答錯,則應深入分析,確保理解錯誤的原因,因為類似錯誤極可能再次發生。
若標記為A或B的題目,即使僥倖答對,也應主動查閱教材或向教師請教,確保理解正確的解題過程。
在大考前,我不會無序翻閱所有講義,而是重點回顧這幾年來的考卷,因為這些題目最能反映個人的學習漏洞。在段考前,則專注於復習周考考卷與筆記內容。
有效學習的關鍵不在於對多少題目作答正確,而在於確保錯誤能夠被分析、理解並避免再次發生。因此,考卷應被視為最具價值的學習工具,而非僅僅是考完就被棄置的文件。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