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22的文章

品格教育-不亂丟垃圾

圖片
如果今天你一個人走在路上,看到全家便利商店前有一攤融化的霜淇淋,你會怎麼做? 如果今天你帶你的小孩走在路上,看到全家便利商店前有一攤融化的霜淇淋,你又會怎麼做? 再講我怎麼做之前,先講兩個故事。 在 2019 年之前,一年會帶全家去大陸旅遊兩次,所以剛好也可以給小孩機會教育。在 2019 年末,我們去的是無錫 黿(ㄩㄢˊ)頭渚景區,是一個 5A 景區,裡面衛生維護的很好,風景也很好,去大陸玩常常覺得他們人力過剩,走沒幾步就會看到有員工在掃地。 帶著小孩走在一條清爽乾淨的石板步道時,前面有一對夫妻,帶著一個三歲小娃,小娃手上拿著一顆橘子在剝,沒想到小娃就隨手把皮丟在地板上,他的父母也沒撿起來,就這樣一路吃一路丟~這個景色就像你在中正紀念堂廣場中間有人邊吃橘子邊丟橘子皮一樣。 最後我跟小孩超過了他們,我卻不知道怎麼做比較好~ 第二個故事是 我們去蘇州天平山爬山,快到山頂時,有一處邊坡可以瞭望蘇州平地。我們踩著大岩石過去休息,接著就有一個家庭從上面下來也來休息,爸爸是壯年,有一個大約 20 歲上下的女兒,又是邊吃橘子邊把皮丟在岩石上,她爸媽也是覺得很正常,我看了很是不爽,但因為小女兒在旁邊,又不知道怎麼做才好了,雖然我手上有登山杖~ 類似的故事還有一堆,例如街上啃西瓜,吐西瓜子,我老婆差點被吐到的,但因為上面兩個故事是我跟小孩一起經歷的,至今仍沒想到好方法。 說到禮貌,我曾在 知乎 問過一個問題,為什麼美國人"普遍" 比中國人有禮貌?這是根據自己在美國/大陸的出差經驗,我自己想過 應該是戰爭/飢荒可以 Reset 一切,不然一旦有了教養,應該會一代一代要求下去才對,所以如果上一代總是比下一代沒禮貌,那這樣一直推演下去,唐代人不就每個都是惡霸、無賴了。但後來這個問題立刻被砲轟,我就刪掉了Orz 最後,回到今天遇到的情況,我可以 提醒她小心,不要踩到。 帶著女兒一起罵 怎麼有人這麼沒品,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教導女兒如果她下次霜淇淋掉了,她會怎麼處理? 讓她練習去跟店員說 外面有霜淇淋掉到地板了,請店員處理。 我跟女兒一起用衛生紙清乾淨 我帶女兒去跟店員借拖把跟水桶幫忙清乾淨。 最後我做的是 3 跟 6,原因如下: 我在店內等女兒下課,看到店員多次推推車經過,她沒主動處理。 今天我差點踩到,如果踩到的話,心裡一定罵一聲幹,別人踩到一定也會心情不好,他心

一個月減肥 5 公斤實戰紀錄

圖片
先講結論: 從 86 公斤減到 81 公斤,有了很硬的腹肌,腰圍兩側還有一些贅肉,但已經瘦了不少,十五年前結婚穿的西裝褲又穿得下了。 減肥最有成就感的就是今天的體重地板成為明天的體重天花板。 前情提要: 隨著上海封城,看著上海同事一個個加入減肥計劃,想說也來跟一波。網路上也有網紅貼出饑荒瘦法,大大的激勵了我。 免責申明: 「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裡面有一個故事: 假定有一位荒唐的眼科醫師為病人配戴眼鏡,居然脫下自己的請病人試戴,理由是:「我已經戴了十年,效果很好,就給你吧!反正我家裡還有一副。」 誰都知道這是行不通的,可是醫師卻說:「我戴得很好,你再試試,別心慌。」 「可是我看到的東西都扭曲了。」 「只要有信心,你一定看得到的。」 經病人一再抗議,醫師居然惱羞成怒:「算我倒楣,好心沒好報。」 這位眼科醫師尚未診斷就先開處方,誰敢領教?但與人溝通時,我們卻常犯這種不分青紅皂白遽下斷語的毛病。因此我必須強調,了解別人與表達自我是人際溝通不可或缺的要素。 目標: 一個月瘦五公斤,不考慮營養不良的問題,因為看完一堆「原始生活21天」沒有餓死的,一個月之後再來補充營養就好。 計畫: 只注重一個公式:一天消耗的能量 > 一天吃下可吸收的能量。 那要怎麼算兩個數字呢?不需要算,計畫就是「 最大化」 消耗能量,「 最小化」 可吸收的能量。所以我嘴饞的時候還是會喝無糖可樂。 一個回合 包括 50 個仰臥起坐,左手 15 下啞鈴,右手 20 下啞鈴,跪姿滾輪 15 下,伏地挺身 10 下。 第一天從一個回合開始,每隔幾天加一個回合,大概到 24 天之後,一天可以 4 ~ 6 個回合,看是否有足夠的時間, 第 10 天後才知道減脂要做有氧運動,所以第10 ~ 24 天搭配每天騎腳踏車 90 分鐘 (23 公里)。 感想: 如果慢慢減,不願意讓肚子餓,當然也是可以減下來,但時間拉太長可能會消磨你的耐心,最後就放棄了。所以我寧願長痛不如短痛,誰減肥不辛苦的?誰運動不累的?誰肚子餓不會哭夭的? 中間有兩次我記憶深刻的體重快速下降,第一次是去陽明山爬山,原本計畫只吃一盒蛋捲,結果被岳父母要求要幫忙吃生菜沙拉 跟 水果,當天也沒爬到山。下山之後,去騎 90 分鐘的腳踏車,覺得全身快沒力了,結束之後趕快去全家買隻抹茶冰淇淋壓壓驚,記得應該是瘦了 ~ 1 公斤左右。 第二次是去礁溪泡

馬斯克 / 把時間當作朋友 / 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殊途同歸

之前看一本講馬斯克的書,忘記是不是自傳了,裡面提到馬斯克有一個方法,他把他的大腦當作電腦,每天早上都會重開機一次,然後載入新的韌體。當時這個概念對我很新穎,但介紹給周邊的人聽,他們因為不是電腦科學的,所以沒什麼感覺。 但上面這個想法有幾點要注意的,每天不只是重開機就夠了,而是要能發現韌體有什麼 bug,然後正確的修復它,這樣我們每天才會有更新、更多功能的韌體可以使用,這就必須要有每日三省吾身的做法,我不相信,如果馬斯克每晚沒有好好思考的話,他隔天會有新的韌體。 當然,修復 bug 也會導致更多的 bug,這在業界很常見,看看 Google Pixel 就知道了XD,但至少可以確定的是,有持續在修 bug 代表你還活著,我在看 github 專案的時候都先看一下最後更新時間,如果太久就不考慮使用了。 以上這個觀念很久很久以前看到的,但也不常實踐,最近又複習了 李笑來 的 「把時間當作朋友」,裡面有一段描述大腦的用法 孰主孰仆 作为一个人,在这一生中可能遇到的最震撼的经历莫过于发现这样一个神奇的现象:我们竟然可以用自己的大脑控制自己的大脑。 我们可以用锤子去砸钉子。然而,我们却不可能用某一个锤子去砸同一个锤子,也不可能用某一个钉子去砸同一个钉子。大脑和思考之间的关系远比锤子与钉子之间的关系复杂得多。我们用自己的大脑进行思考,然而我们思考的方式和结果往往受上一次思考的方式和结果影响,同时也会影响下一步思考的方式和结果。  這段文字縮寫就是「大腦多用才會靈活」,但老生常談的文字往往無法造成漣漪。書中的講解才又讓我學習了思考。 書中的一段也是很令我驚豔的,節錄如下: 在这里,我拿拨打工作电话做为例子,而且我认为,这是最好的一个例子,因为几乎没有人认为自己“不会打电话”——“怎么可能?我怎么可能连打电话都不会?!” 场景一 大多数人是在有事的时候抓起电话就拨。可是,等等!你凭什么确定对方现在就可以接电话?每个人的工作习惯、工作时间都不相同。例如,身处管理层的人通常可能需要参与更多的会议,日常工作也更加繁忙,所以,给他们打电话的时候,最好的通话时间很可能是在上班时间的前半个小时,因为他们通常是准时上班的,而半小时之后,他们要么去开会,要么正忙于处理其他事情。而另一些人(尤其是那些从事与设计相关的工作者)往往是夜猫子,上午11点以前给他们打电话很可能会令他们大为光火,而在凌晨给他们